博客年龄:17年11个月
访问:?
文章:48篇

个人描述

湖北人,教师。

侠客不行

2007-02-23 11:07 阅读(?)评论(0)
    我是一个很实在的人。这种性格最服的就是别人跟我端架子,因为我往往被他的架子唬住,忍不住就要对他肃然起敬,对他说的话一点也不会怀疑。不过,俗话说“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。”跟端架子的人交往多了,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破绽,或者无意中看到他们那华丽威严的架子下面的残荷败柳。这时,我会非常开心。
    不要以为我想要批判现实。我这里真正想说的是古人。因为从小到大读过、背过那么多被认为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流传至今的古人的名篇佳作,除了欣赏和崇敬,我们很少从中读出别的味道。这是正常的反应,毕竟历史的长河中,这些名篇佳作的读者何止千千万,大家的感受都应该是正确的。不幸我却偶尔有一点不正常的反应。我有一个坏习惯,读一篇佳作次数多了,兴许会忍不住去设想那作者是不是真诚,是不是端着架子来糊弄我们草根读者。这么一设想,有时就真的发现了古人的可笑之处。
    例如,有这样一首诗: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今日把示君,谁有不平事?”(贾岛《剑客》)
    看起来,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侠义之士,既有硬功夫,又有真宝贝,外带古道热肠,主动关心朋友,愿意为他打抱不平。所谓“铁肩担道义”者也。
    可是,这里的因果关系好像有点问题。他是先有了那把剑,而那把剑又一直没有出过手,在主动向人炫耀的时候,心里痒痒的按捺不住,这才找了个打抱不平的借口,要用这把剑来参加实战演练。不是先得知了某一具体的不平之事,经过反复考虑斟酌(就跟鲁提辖一样),才不得不回家去花十年时间来磨剑,最后才出手的。为了试剑才去找不平,和得知了不平再去找剑,二者有霄壤之别。所以我高度怀疑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个志愿者还是个刺儿头。
    我读大学时,同宿舍有个姓张的哥们是湖南人,性格跟我一样老实,从来不惹事。这哥们的一个体育系的老乡,长得五大三粗的,平时也不怎么读书,老是跑到我们宿舍来找张哥们玩耍。张哥们和他在一起也没什么多的话说,因为实在是话不投机。但这体育系的好像看不出这一点来,总是兴致勃勃,不停地讲述他跟各路人马打架的故事。告别的时候总是忘不了补一句:“你要是想跟人打架了就告诉我,我一定帮忙。”张哥们总是说:“好的好的。不过我不想跟人打架。”体育系的后来也听出来这种对话没有效果,就改成了:“要是有人欺负你了就告诉我,我帮你打架。”但张哥们人缘极好,从来没人欺负他。后来体育系的一见面就问:“有没有人欺负你?我帮你打他。”大学四年就在这种对话当中过去了,张哥们很觉得对不起他的老乡,因为一次打架的机会都没给他。他的老乡四年来好像一直热情不减,直到最后我们才觉得他或许会比较失落吧。
    张哥们的老乡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替张哥们打架呢?其实他不过是手痒痒。自己觉得在体育系长了本事,“空有一身好拳脚”,不被人知道实在可惜,于是四处推销自己。贾岛笔下那位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剑客更是这样(体育系的才学了四年,他可是熬了十年!)。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谁被谁欺负了,天下尽是不平事,好让他们有名正言顺出手的机会。魏晋六朝时“任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”的周处年轻时也是这样(京剧《除三害》讲的就是他)。要是天下太平,他们没准会自己偷偷地制造一些紧张空气,这样才能有继续混下去的理由。
    李白有一首诗《侠客行》,描写和讴歌了周处、体育系的、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剑客这样豪气干云的侠客们的光辉事迹。在动乱年代,或许真有侠客吧,至于那些侠客是否真的专干除奸伏恶、助弱济困、铲除人间不平的勾当,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,在魏晋时代,黎民百姓不喜欢周处,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,安分守己的正常人也不喜欢体育系老乡这样醉心于帮人打架的朋友。所以,在我所定义的这种条件下,我要说:“侠客不行”。我的意思是,侠客要不得。我们不要侠客来打扰自己,自己也不要当侠客去打扰别人。如果我万一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坏人的欺负,没有任何侠客来帮我,那时候我会后悔吗?答曰:我决不后悔。我宁肯在倒霉的时候自己去默默承受那些苦难,而不愿意在太平无事的时候有人整天来问我要不要跟人打架。
  最后修改于 2007-02-28 09:2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被绑架的知音 下一篇:该日志被锁定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