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年龄:17年11个月
访问:?
文章:48篇

个人描述

湖北人,教师。

被绑架的知音

2007-02-24 11:22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  这首诗很有意思:
    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知音如不赏,归卧故山丘。(贾岛《题诗后》,《全唐诗》卷574)
    对诗歌,这是多么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!对高水平的读者和批评家,这是多么诚挚无保留的信任!而对于自己的巨大付出(三年的苦吟)和微薄回报(知音的赏识),作者好像根本不在意它们是否平衡,甚至甘愿把自己的生命作为对缪斯的献祭!试问天下还有这样执著地追求艺术的文人吗?
    但是我读出了另外一种味道,我觉得人们至少有三个理由指责这位诗人。
    首先,他的劳动效率实在太低了。且不说李白斗酒诗百篇,就是著名的低产作家曹雪芹,写出八十回《红楼梦》这样的旷世之作也只用了十年时间,平均每年写八回,一天好歹也写了二三百字。而这位诗人,一年三百六十天下来,平均才写了三四个字(他的这“两句”是:独行潭底影,数息树边身)!要是所有诗人都保持这种蜗牛一般的写作速度,《唐诗三百首》要拖到什么朝代才能完稿?《全唐诗》又要捱到几十世纪才能与读者见面?想靠写作来养活自己,看来是没门了。即便他字字珠玑,也不能这样无视读者的呼声。我觉得他应该趁早改行,也好混出一派个人心情舒畅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,省得成天到晚的掉眼泪,搅得大家不开心。当然,也许有人说,这个诗人三年里除了这两句诗还有别的作品,只是这两句特别难产而已。我不相信这种解释。即便他真有别的作品,那些作品也肯定很不像样,不能拿来充数。
    其次,他对自己的诗歌作品,对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太缺乏自信了。既然是一个号称有知音的诗人,既然能够花费三年时间苦苦推敲、完成那两句诗的修改(“得”即“完成”),就应该相信,经过自己的反复修改,作品应该是越来越好,而不是越来越差。如果连这点信心也没有,那他这三年的付出也太盲目了。实际上诗人告诉我们,他根本不知道他的那两句诗到底写得好不好,他捧给知音的时候,心里头是战战兢兢、毫无成算的。由此可见,他这三年里几乎没有任何提高,即使写出了两句诗,他还是在浪费时间。这进一步证明了他不适合吃诗歌这碗饭。
    第三,他对读者的态度实在太恶劣了。他逼着读者对他的作品表态,同时大倒苦水,诉说自己写作过程中如何辛苦(其实这与作品的水准无关),然后又给读者戴上一顶“知音”的高帽,让他们不太好意思贬低他的作品,最后还甩下这么一句话:你要是不喜欢我的诗,我就死了算了。这句话简直是威胁那些被绑架为“知音”的读者了:就看你敢不敢硬下心来说他的作品不好。你要是真认为这诗写得好,一切都OK。要是你平心而论觉得他写得真不怎么样,你的麻烦就大了——夸吧,闹心;不夸吧,眼见着要闹出人命,你肯定脱不了干系。你看,这知音当的,真像是恐怖分子手里的人质。

(唉!怎么又是贾岛?其实我挺尊敬贾岛的,根本不想跟他过不去。我这里写的不过是游戏文字,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愿贾岛和贾粉海涵!)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该日志被锁定 下一篇:侠客不行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